
少林寺在唐朝時期,享有盛名,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在外族統治時期,如在南宋、元朝、清朝時則受到禁止漢人集體習武。民國軍閥時候更被全部焚毀。直至李連杰出演的電影《少林寺》熱映之前,少林寺僅有十幾名僧人。現任少林寺方丈是釋永信。
除了嵩山少林寺之外,經考據後證明在歷史上曾出現過位於福建的少林寺,被稱為「南少林」。關於南少林所處地點,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種說法。
歷史
496年,北魏孝文帝下旨建立少林寺。577年,北周武帝毀佛,少林寺被毀,580年,北周靜帝恢復少林寺,將其更名為「陟岵寺」。580年,隋文帝恢復少林寺名。
621年,少林寺武僧幫助擒獲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送交唐朝政府,受到秦王李世民的賞賜,稱少林僧人為僧兵。唐朝在全國各地設立少林寺分寺,成就了「僧兵」之輔助地方政府政策。845年,唐武宗下詔毀佛,少林寺被廢。954年,後周柴榮滅佛,少林寺再次被遣散。
明朝
明朝初期,官方並不崇尚武學。少林武術罕見經傳。
後來中國沿海,倭寇當道,大將軍俞大猷、戚繼光等負責處理,在閩中時,戚繼光召集了全中國之武術家與當地少林僧人研究出一套對抗日本海盜之拳法及棍法。
戚繼光著作《紀效新書》所說及的拳術,並無〈少林拳〉。
清朝
清朝年間,嵩山少林寺被清政府嚴密監察及資助,並明令漢人不可習武。
近代
民國初年,軍閥割據,盜匪肆虐。當時的少林寺主持恆林和尚(1865年-1923年),俗姓宋,伊川縣宋寨人,1875年入寺。由於治安混亂,他成立了少林寺保衛團,購置槍械,以備自保。民國十二年(1923年),恆林因積勞成疾去世,享年59歲。
恆林的弟子妙興接任了少林寺保衛團。妙興,俗姓金,字豪文,臨汝縣謝灣村人,因為家境貧窮,八歲投少林寺。民國十一年(1923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時,妙興加入了吳佩孚的北洋軍閥為為團長,組成第一旅第一團。
1926年7月,國民黨開始北伐。9月,馮玉祥宣佈脫離北洋軍閥,參加國民北伐軍。與其他北洋軍閥吳佩孚、張作霖作戰。1927年春,馮玉祥佔領西安,進攻河南。3月6日,妙興於舞陽陣亡,年僅37歲。
1928年3月,馮部將石友三奪回被北洋軍閥樊鐘秀占據了之鞏縣及偃師縣。 樊鐘秀於是南撤,設司令部於少林寺內。石友三追至少林寺,遂燬之。次日,駐防登封的國民軍馮玉祥部下旅長蘇明啟,命軍士將天王殿、大雄殿、緊那羅殿、六祖殿、閻王殿、龍王殿、鐘鼓樓、香積廚、庫房、東西禪堂、御座房等處,全部焚毀。
因為妙興投靠北洋軍閥,違背了佛寺清規,引至少林寺的災劫。原址在北洋軍閥時期(1920年代)幾乎全數被毀。
現況
現時少林寺絕大部分建築均是重新建造,當中包括著名的大雄寶殿、達摩面壁石等均屬仿古製作;但一些地方如古代練武場、塔林及部分石刻仍得以保存。1997年,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一直尋求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身份,以求獲得聯合國每年撥款維修發展,但經過屢次申請,仍未能成功。少林寺現有(2007年)僧人二百人,近年入場費屢屢上升,由最初數元人民幣,至四十元、六十元,加至2007年的100元。
南少林寺
主條目:南少林
唐初李世民命令大將軍率嵩山少林僧兵到沿海對付海盜。平定了海盜後,留下在當地經營起南少林寺,輔助正規軍隊。經考證後,唐時全國共有九座少林寺(僧兵訓練埸所,輔助鄰近地方正規軍隊工作),宋元明後,只餘下嵩山少林寺及福清少林寺。
少林派
現代所說的少林派,大都是民國初年托名和杜撰的,其實在明朝晚期時之少林武術,大都來自民間和軍旅,他們有的不容於世,有被皇家放逐,遁入空門,把武術帶進寺院。
少林武術
現時少林寺之武術;為重朔老洪拳之套路,十八羅漢手,炮捶 (類羅漢拳),大小紅拳等。還加上了長拳,形意拳,北螳螂拳,猴拳,通背等現代拳術,演變成多樣化。
但在練習拳套時,仍以氣硬功為主。
小說中的少林派
在金庸武俠小說中,少林派是名門正派,素與丐幫、武當派等齊名。少林弟子大都武功高強,練的都外家武功。少林派僧人以輩分排名,如北宋的「靈、玄、慧、虛、空」,元的「渡、空、圓、慧、法、相、庄」等。
歷代方丈
北宋 哲宗:玄慈 (天龍八部)
北宋 哲宗:玄寂 (天龍八部)
南宋 寧宗:天嗚 (倚天屠龍記)
元:空聞 (倚天屠龍記)
明:妙諦 (俠客行)
明:方證 (笑傲江湖)
清 康熙:晦聰 (鹿鼎記)
清 乾隆:天虹 (福建少林)(書劍恩仇錄)
清 乾隆:大智 (飛狐外傳)
除了嵩山少林寺之外,經考據後證明在歷史上曾出現過位於福建的少林寺,被稱為「南少林」。關於南少林所處地點,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種說法。
歷史
496年,北魏孝文帝下旨建立少林寺。577年,北周武帝毀佛,少林寺被毀,580年,北周靜帝恢復少林寺,將其更名為「陟岵寺」。580年,隋文帝恢復少林寺名。
621年,少林寺武僧幫助擒獲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送交唐朝政府,受到秦王李世民的賞賜,稱少林僧人為僧兵。唐朝在全國各地設立少林寺分寺,成就了「僧兵」之輔助地方政府政策。845年,唐武宗下詔毀佛,少林寺被廢。954年,後周柴榮滅佛,少林寺再次被遣散。
明朝
明朝初期,官方並不崇尚武學。少林武術罕見經傳。
後來中國沿海,倭寇當道,大將軍俞大猷、戚繼光等負責處理,在閩中時,戚繼光召集了全中國之武術家與當地少林僧人研究出一套對抗日本海盜之拳法及棍法。
戚繼光著作《紀效新書》所說及的拳術,並無〈少林拳〉。
清朝
清朝年間,嵩山少林寺被清政府嚴密監察及資助,並明令漢人不可習武。
近代
民國初年,軍閥割據,盜匪肆虐。當時的少林寺主持恆林和尚(1865年-1923年),俗姓宋,伊川縣宋寨人,1875年入寺。由於治安混亂,他成立了少林寺保衛團,購置槍械,以備自保。民國十二年(1923年),恆林因積勞成疾去世,享年59歲。
恆林的弟子妙興接任了少林寺保衛團。妙興,俗姓金,字豪文,臨汝縣謝灣村人,因為家境貧窮,八歲投少林寺。民國十一年(1923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時,妙興加入了吳佩孚的北洋軍閥為為團長,組成第一旅第一團。
1926年7月,國民黨開始北伐。9月,馮玉祥宣佈脫離北洋軍閥,參加國民北伐軍。與其他北洋軍閥吳佩孚、張作霖作戰。1927年春,馮玉祥佔領西安,進攻河南。3月6日,妙興於舞陽陣亡,年僅37歲。
1928年3月,馮部將石友三奪回被北洋軍閥樊鐘秀占據了之鞏縣及偃師縣。 樊鐘秀於是南撤,設司令部於少林寺內。石友三追至少林寺,遂燬之。次日,駐防登封的國民軍馮玉祥部下旅長蘇明啟,命軍士將天王殿、大雄殿、緊那羅殿、六祖殿、閻王殿、龍王殿、鐘鼓樓、香積廚、庫房、東西禪堂、御座房等處,全部焚毀。
因為妙興投靠北洋軍閥,違背了佛寺清規,引至少林寺的災劫。原址在北洋軍閥時期(1920年代)幾乎全數被毀。
現況
現時少林寺絕大部分建築均是重新建造,當中包括著名的大雄寶殿、達摩面壁石等均屬仿古製作;但一些地方如古代練武場、塔林及部分石刻仍得以保存。1997年,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一直尋求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身份,以求獲得聯合國每年撥款維修發展,但經過屢次申請,仍未能成功。少林寺現有(2007年)僧人二百人,近年入場費屢屢上升,由最初數元人民幣,至四十元、六十元,加至2007年的100元。
南少林寺
主條目:南少林
唐初李世民命令大將軍率嵩山少林僧兵到沿海對付海盜。平定了海盜後,留下在當地經營起南少林寺,輔助正規軍隊。經考證後,唐時全國共有九座少林寺(僧兵訓練埸所,輔助鄰近地方正規軍隊工作),宋元明後,只餘下嵩山少林寺及福清少林寺。
少林派
現代所說的少林派,大都是民國初年托名和杜撰的,其實在明朝晚期時之少林武術,大都來自民間和軍旅,他們有的不容於世,有被皇家放逐,遁入空門,把武術帶進寺院。
少林武術
現時少林寺之武術;為重朔老洪拳之套路,十八羅漢手,炮捶 (類羅漢拳),大小紅拳等。還加上了長拳,形意拳,北螳螂拳,猴拳,通背等現代拳術,演變成多樣化。
但在練習拳套時,仍以氣硬功為主。
小說中的少林派
在金庸武俠小說中,少林派是名門正派,素與丐幫、武當派等齊名。少林弟子大都武功高強,練的都外家武功。少林派僧人以輩分排名,如北宋的「靈、玄、慧、虛、空」,元的「渡、空、圓、慧、法、相、庄」等。
歷代方丈
北宋 哲宗:玄慈 (天龍八部)
北宋 哲宗:玄寂 (天龍八部)
南宋 寧宗:天嗚 (倚天屠龍記)
元:空聞 (倚天屠龍記)
明:妙諦 (俠客行)
明:方證 (笑傲江湖)
清 康熙:晦聰 (鹿鼎記)
清 乾隆:天虹 (福建少林)(書劍恩仇錄)
清 乾隆:大智 (飛狐外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