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的blogger裹!.!
我認識了很多關於少林寺的武功和地方等!
做完這次blogger後,我會看多一些關於少林寺的書籍!.!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少林寺係邊?.?

少林寺位於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禪宗祖庭。由於其座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隋唐時期,已具盛名,宋、元時期達到鼎盛,清朝中期以後開始逐漸衰落。直至李連杰出演的電影〈少林寺〉熱映之前,少林寺僅有十幾名僧人。現任少林寺方丈是釋永信。
除了嵩山少林寺之外,據稱在歷史上曾出現過位於福建的少林寺,被稱為「南少林」。但由於不復存在,因此,其究竟位於何處,以及是否曾經存在,都有很多爭議。關於南少林所處地點,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種說法。
歷史少林醫宗武功秘笈496年,北魏孝文帝下旨建立少林寺。577年,北周武帝毀佛,少林寺被毀,580年,周靜帝恢復少林寺,將其更名為「陟岵寺」。580年,隋文帝恢復少林寺名。
621年,少林寺武僧幫助擒獲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送交唐朝政府,受到唐王李世民的賞賜。少林寺在唐朝得到很大發展。845年,唐武宗下詔毀佛,少林寺被廢。954年,後周柴榮滅佛,少林寺再次被遣散。
除了嵩山少林寺之外,據稱在歷史上曾出現過位於福建的少林寺,被稱為「南少林」。但由於不復存在,因此,其究竟位於何處,以及是否曾經存在,都有很多爭議。關於南少林所處地點,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種說法。
歷史少林醫宗武功秘笈496年,北魏孝文帝下旨建立少林寺。577年,北周武帝毀佛,少林寺被毀,580年,周靜帝恢復少林寺,將其更名為「陟岵寺」。580年,隋文帝恢復少林寺名。
621年,少林寺武僧幫助擒獲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送交唐朝政府,受到唐王李世民的賞賜。少林寺在唐朝得到很大發展。845年,唐武宗下詔毀佛,少林寺被廢。954年,後周柴榮滅佛,少林寺再次被遣散。
少林寺有一百零八房



武林房是少林寺一百零八房之一,也是最特殊的一房。它的地位超然於各房之外,不受執法僧的拘束,自立制度,由專人統領。不是每一個少林寺的僧人都可以加入武林房少林寺武功────────────────────────────
基本手法: (hand) 風雲手, 如來千葉手
基本拳法: (cuff) 大金剛拳, 羅漢拳
基本掌法: (strike) 般若掌, 散花掌 基本爪法: (claw) 龍爪功, 鷹爪功
基本指法: (finger) 拈花指, 一指禪 基本刀法: (blade) 慈悲刀, 修羅刀 基本棍法: (staff) 韋陀棍, 醉棍
基本杖法: (club) 無常杖法, 普渡杖法
基本劍法: (sword) 伏魔劍, 達摩劍主要武技招數名稱:
【龍爪功】:捕風式,捉影式,撫琴式,鼓琴式批亢式,掏虛式,抱殘式,守缺式,搶珠式,奪劍式,拿雲式,追日式。
【大金剛拳】:蓮花座,烈火錐,八方雨,掌心雷,五指山,觀音渡,天龍唱,如來笑。
【拈花指】:瓶花落硯,寒梅吐蕊,初杏問酒,露草斜陽,仰月承霖,葉底留蓮,清風拂桂,菊圃秋霜,伽葉微笑,佛祖拈花。
【般若掌】:橫空出世,長虹貫日,雲斷秦嶺,鐵索攔江,狂風捲地,懷中抱月,高山流水,摘星換斗,翻江攪海,金剛伏魔。
【風雲手】:風滿長空,烈火騰雲,草深霧澤,天目昭輝,雷震四方,水到渠成,山高林密,地老天荒。
【修羅刀】:割肉飼鷹,投身餓虎,斫頭謝天,折骨出髓,挑身千燈,挖眼佈施,剝皮書經,剜心決志,燒身供佛,刺血滿地。
【普渡杖法】:黃牛轉角,野馬追風,猛虎跳澗,獅子搖頭,蒼龍擺尾,大蟒翻身,胡僧托缽,慈航普渡。
【少林醉棍】:藍采和,提籃勸酒醉朦朧何仙姑,攔腰敬酒醉仙步曹國舅,千杯不醉倒金盅韓湘子,鐵棍提胸醉拔蕭漢鐘離,跌步翻身醉盤龍鐵拐李,踢倒金山醉玉池張果老,醉酒拋杯倒騎驢呂洞賓,酒醉提壺力千鈞
【鷹爪功】:兇鷹襲兔,雄鷹展翅,拔翅橫飛,迎風振翼,飛龍獻爪,撥雲瞻日,搏擊長空,鷹揚萬里。
【達摩劍】:萬事隨緣往,來去若夢行,浮世滄桑遠,輪迴法舟輕,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音,千里一葦去,禪心頓自明。
【散花掌】:春深芳草盡,夏閒獨蘭馨,秋酣菊霜清,冬臥聽梅吟。
【韋陀棍】:黃石納履,勒馬停鋒,平地龍飛,伏虎聽風,流星趕月,紅霞貫日,投鞭斷流,蒼龍歸海。
【慈悲刀】:停車問路,童子掛畫,推窗望月,開門見山,臨溪觀魚,張弓望的,風送輕舟,川流不息,
【伏魔劍】:穿雲勢,破霧勢,推山勢,攪海勢,開天勢,劈地勢,雷針勢,龍吞勢。
【羅漢拳】:黃鶯落架,丹鳳朝陽,洛鐘東應,偏花七星,苦海回頭,挾山超海,懾服外道,三入地獄。
【如來千葉手】:南海禮佛,金玉瓦礫,人命呼吸,鏡裡觀影,水中捉月,浮雲去來,水泡出沒,夢裡明明,覺後空空
【無常杖法】:庸人自擾,想入非非,六神不安,面無人色,心驚肉跳,行屍走肉,飲恨吞聲,力不從心,窮途沒路,呆若木雞,人鬼殊途,我入地獄。【一指禪】:佛恩濟世,佛光普照,佛門廣渡,佛法無邊。
【少林身法】:一葦渡江,雨燕掠波,移步換形,分身化影孤騖落日,鴻雁雙飛,蒼龍出水,稚鳳歸巢
基本手法: (hand) 風雲手, 如來千葉手
基本拳法: (cuff) 大金剛拳, 羅漢拳
基本掌法: (strike) 般若掌, 散花掌 基本爪法: (claw) 龍爪功, 鷹爪功
基本指法: (finger) 拈花指, 一指禪 基本刀法: (blade) 慈悲刀, 修羅刀 基本棍法: (staff) 韋陀棍, 醉棍
基本杖法: (club) 無常杖法, 普渡杖法
基本劍法: (sword) 伏魔劍, 達摩劍主要武技招數名稱:
【龍爪功】:捕風式,捉影式,撫琴式,鼓琴式批亢式,掏虛式,抱殘式,守缺式,搶珠式,奪劍式,拿雲式,追日式。
【大金剛拳】:蓮花座,烈火錐,八方雨,掌心雷,五指山,觀音渡,天龍唱,如來笑。
【拈花指】:瓶花落硯,寒梅吐蕊,初杏問酒,露草斜陽,仰月承霖,葉底留蓮,清風拂桂,菊圃秋霜,伽葉微笑,佛祖拈花。
【般若掌】:橫空出世,長虹貫日,雲斷秦嶺,鐵索攔江,狂風捲地,懷中抱月,高山流水,摘星換斗,翻江攪海,金剛伏魔。
【風雲手】:風滿長空,烈火騰雲,草深霧澤,天目昭輝,雷震四方,水到渠成,山高林密,地老天荒。
【修羅刀】:割肉飼鷹,投身餓虎,斫頭謝天,折骨出髓,挑身千燈,挖眼佈施,剝皮書經,剜心決志,燒身供佛,刺血滿地。
【普渡杖法】:黃牛轉角,野馬追風,猛虎跳澗,獅子搖頭,蒼龍擺尾,大蟒翻身,胡僧托缽,慈航普渡。
【少林醉棍】:藍采和,提籃勸酒醉朦朧何仙姑,攔腰敬酒醉仙步曹國舅,千杯不醉倒金盅韓湘子,鐵棍提胸醉拔蕭漢鐘離,跌步翻身醉盤龍鐵拐李,踢倒金山醉玉池張果老,醉酒拋杯倒騎驢呂洞賓,酒醉提壺力千鈞
【鷹爪功】:兇鷹襲兔,雄鷹展翅,拔翅橫飛,迎風振翼,飛龍獻爪,撥雲瞻日,搏擊長空,鷹揚萬里。
【達摩劍】:萬事隨緣往,來去若夢行,浮世滄桑遠,輪迴法舟輕,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音,千里一葦去,禪心頓自明。
【散花掌】:春深芳草盡,夏閒獨蘭馨,秋酣菊霜清,冬臥聽梅吟。
【韋陀棍】:黃石納履,勒馬停鋒,平地龍飛,伏虎聽風,流星趕月,紅霞貫日,投鞭斷流,蒼龍歸海。
【慈悲刀】:停車問路,童子掛畫,推窗望月,開門見山,臨溪觀魚,張弓望的,風送輕舟,川流不息,
【伏魔劍】:穿雲勢,破霧勢,推山勢,攪海勢,開天勢,劈地勢,雷針勢,龍吞勢。
【羅漢拳】:黃鶯落架,丹鳳朝陽,洛鐘東應,偏花七星,苦海回頭,挾山超海,懾服外道,三入地獄。
【如來千葉手】:南海禮佛,金玉瓦礫,人命呼吸,鏡裡觀影,水中捉月,浮雲去來,水泡出沒,夢裡明明,覺後空空
【無常杖法】:庸人自擾,想入非非,六神不安,面無人色,心驚肉跳,行屍走肉,飲恨吞聲,力不從心,窮途沒路,呆若木雞,人鬼殊途,我入地獄。【一指禪】:佛恩濟世,佛光普照,佛門廣渡,佛法無邊。
【少林身法】:一葦渡江,雨燕掠波,移步換形,分身化影孤騖落日,鴻雁雙飛,蒼龍出水,稚鳳歸巢
少林寺18銅人
講到少林寺!.!
有邊個唔識少林去的18銅人呢!.!
18銅人係唔係等於18羅漢?
我可以講 唔係!.!
十八銅人不等於十八羅漢。十八銅人是少林寺的"十八銅人陣",是為考驗少林弟子所創的陣法。十八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有名字的。
當然十八銅人有可能是根據十八羅漢的概念而創,但不等於就是十八羅漢。
十八銅人﹕據傳說,南少林寺位於福建省莆田縣九蓮山(也有說是在泉州),後於乾隆年間被燒毀,故有火燒少林寺的傳說。南少林寺被火燒後,有五名寺僧逃出,創立洪門,從事反清復明之舉,人稱「少林五祖」。傳說中的南少林寺設有三十六房,還有木人巷和十八銅人陣。木人巷其實就是一條佈滿木人機關的通道,由寺內的長老們負責操作木人,以攻擊闖關者,闖關者要閃躲木人的攻擊,並俟機擊打可停止木人動作的機構。 少林弟子若要下山,必須打敗木人巷內裝置了活動機關的木雕神像。十八銅人則是為防止功夫未成的少林弟子下山後被人擊敗,辱及少林聲名。故設十八銅人於寺門前,少林弟子能擊退銅人即表示其功夫精湛。
十八羅漢﹕十八羅漢(或稱十八阿羅漢、十八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原為十六羅漢,但中國民間增加了兩位羅漢,成為十八羅漢。首十六羅漢的名字早有佛經所載,但最後兩位羅漢仍存不同說法。十八羅漢之說盛行於中國漢地。
中國的十八羅漢是由十六羅漢加上兩位羅漢,乾隆所欽定的十八羅漢。分別是:賓度羅跋囉惰闍(Pindolabharadvaja) 迦諾迦伐蹉(Kan-akavatsa) 迦諾迦跋釐惰闍(Kanaka-bharadvaja) 蘇頻陀(Suvinda) 諾距羅(Nakula) 跋陀羅(Bhadra) 迦理迦(Karika) 伐闍羅弗多羅(Va-jraputra) 戍博迦(Svaka) 半託迦(Panthaka) 羅怙羅(Rahula) 那伽犀那(Nagaena) 因揭陀(lngata) 伐那婆斯(Vanav-asin) 阿氏多(Ajita) 注荼半託迦(Cuda-panthaka) 嘎沙鴉巴尊者(迦葉尊者) 納答密答喇尊者(彌勒尊者)
為什麼不是20、22、24。。。呢?其實取決於18羅漢這個數字。布袋羅漢, 芭蕉羅漢 沉思羅漢, 探手羅漢 長眉羅漢, 騎鹿羅漢靜坐羅漢, 伏虎羅漢 過江羅漢, 喜慶羅漢 拂塵羅漢, 開心羅漢看門羅漢, 托塔羅漢 勸善羅漢, 托缽羅漢 降龍羅漢, 挖耳羅漢 等18位羅漢。不過並不代表那18銅人就是此18羅漢,只是一個代表數字罷哩!
不過並不代表那18銅人就是此18羅漢,只是一個代表數字罷哩!
有邊個唔識少林去的18銅人呢!.!
18銅人係唔係等於18羅漢?
我可以講 唔係!.!
十八銅人不等於十八羅漢。十八銅人是少林寺的"十八銅人陣",是為考驗少林弟子所創的陣法。十八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有名字的。
當然十八銅人有可能是根據十八羅漢的概念而創,但不等於就是十八羅漢。
十八銅人﹕據傳說,南少林寺位於福建省莆田縣九蓮山(也有說是在泉州),後於乾隆年間被燒毀,故有火燒少林寺的傳說。南少林寺被火燒後,有五名寺僧逃出,創立洪門,從事反清復明之舉,人稱「少林五祖」。傳說中的南少林寺設有三十六房,還有木人巷和十八銅人陣。木人巷其實就是一條佈滿木人機關的通道,由寺內的長老們負責操作木人,以攻擊闖關者,闖關者要閃躲木人的攻擊,並俟機擊打可停止木人動作的機構。 少林弟子若要下山,必須打敗木人巷內裝置了活動機關的木雕神像。十八銅人則是為防止功夫未成的少林弟子下山後被人擊敗,辱及少林聲名。故設十八銅人於寺門前,少林弟子能擊退銅人即表示其功夫精湛。
十八羅漢﹕十八羅漢(或稱十八阿羅漢、十八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原為十六羅漢,但中國民間增加了兩位羅漢,成為十八羅漢。首十六羅漢的名字早有佛經所載,但最後兩位羅漢仍存不同說法。十八羅漢之說盛行於中國漢地。
中國的十八羅漢是由十六羅漢加上兩位羅漢,乾隆所欽定的十八羅漢。分別是:賓度羅跋囉惰闍(Pindolabharadvaja) 迦諾迦伐蹉(Kan-akavatsa) 迦諾迦跋釐惰闍(Kanaka-bharadvaja) 蘇頻陀(Suvinda) 諾距羅(Nakula) 跋陀羅(Bhadra) 迦理迦(Karika) 伐闍羅弗多羅(Va-jraputra) 戍博迦(Svaka) 半託迦(Panthaka) 羅怙羅(Rahula) 那伽犀那(Nagaena) 因揭陀(lngata) 伐那婆斯(Vanav-asin) 阿氏多(Ajita) 注荼半託迦(Cuda-panthaka) 嘎沙鴉巴尊者(迦葉尊者) 納答密答喇尊者(彌勒尊者)
為什麼不是20、22、24。。。呢?其實取決於18羅漢這個數字。布袋羅漢, 芭蕉羅漢 沉思羅漢, 探手羅漢 長眉羅漢, 騎鹿羅漢靜坐羅漢, 伏虎羅漢 過江羅漢, 喜慶羅漢 拂塵羅漢, 開心羅漢看門羅漢, 托塔羅漢 勸善羅漢, 托缽羅漢 降龍羅漢, 挖耳羅漢 等18位羅漢。不過並不代表那18銅人就是此18羅漢,只是一個代表數字罷哩!
不過並不代表那18銅人就是此18羅漢,只是一個代表數字罷哩!
總結
天下武功不是出少林?

「天下武功出少林」,變成了一句成語,幾乎是不容挑戰的事實。但我認為這是值得好好查考的一件事。
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西元495年),地點在中國河南省封登市境內嵩山之少室山上。第一位入主少林寺者是東天竺高僧跋陀;後來南天竺高僧達摩也到過少林寺暫住。今人所稱少林為達摩所創,達摩曾在少林面壁九年,達摩曾傳少林寺僧易筋經等等,應屬後人假託之事。或許是因為達摩祖師在禪門地位崇高,而少林寺也是禪宗寺廟,因此才會出現這種種傳說吧。
之後,有傳說在唐朝時,少林寺僧有十三名武僧協助唐太宗李世民打仗。這應該是少林寺最早和武功有關的事蹟。然自唐、五代十國、宋至元,長達數百年的時間,有關少林寺武功的記載,少之又少。
一直到了明朝,有關少林寺僧人的武功記載才多起來。
明萬曆44年(西元1616年),從學於少林寺棍法高手洪轉、宗想、宗岱等人的俗家高手程宗猷寫了一本少林武學鉅著「少林棍法闡宗」,其中記載少林武功的源流是:「元末緊那羅王後嗣哈嘛師,以拳棍授以匾囤和尚。」;「緊那羅」為天龍八部之一,是佛教傳說中非人的天神,因此所謂緊那羅王後嗣云云,是不可信的。而此「哈嘛師」是誰,則不可考。不過程宗猷這本書至少點出少林寺武功的時代,似乎是在「元末」。
而在萬曆時代之前的明嘉靖時期(西元1522-1566),有一位抗倭名將俞大猷,在「新建十方禪院碑」上說:「予昔聞河南少林寺,有神傳長劍技」,所謂「長劍」,指的就是「棍法」;而「神傳」,則顯然是一種假托神明的傳說。
不過我們至少可以確定,在明嘉靖之前,傳說少林寺有一種天神傳授的棍法武功,是很厲害的。但,傳說是真實的嗎?且讓我們從俞大猷這個人說起。
明嘉靖年間,倭寇侵擾中國東南沿海,當時有一記載說有一名叫月空的和尚,率約80名武僧加入戰局,「俱持鐵棍、長七尺、重三十斤、運轉便捷如竹杖、驍勇雄傑,官兵每每臨陣,輒用為前鋒」。但月空此一和尚兵團是在嘉靖何年之事,尚待考據。
俞大猷(西元1504-1580),福建晉江人(即今日泉州),出身軍官世家,少年即學兵法、習騎射、後從一位名為李良欽之人學習劍法,成為高手;又精於棍法。泉州一帶的劍術及棍法多為俞大猷所傳,在當時猶勝於嵩山少林寺。
俞大猷後來成為與戚繼光齊名的抗倭名將,並著有「正氣堂集」、「正氣堂餘集」、「正氣堂續集」三部書,其中「餘集」卷四為「劍經」,是古代重要的武術史料。
俞大猷在嘉靖40年(西元1561年)自云中(山西大同)要回沿海前線,途經嵩山,拜謁少林寺,想找傳說中「神傳」的棍法,時年俞大猷五十六歲,已是一代武學宗師。此行他沒有找到他想看的「神棍」,反而發現少林寺的棍法「傳而久訛,真訣皆失」,也就是說,看起來很遜。
於是俞大猷乃將自己精研的棍法傳授給少林寺僧,並從寺中帶走普從、宗擎等僧人到軍中,習練實戰的棍法,這些僧人後來回到少林寺,提升了少林寺的武功層次。
俞大猷在「詩送少林寺僧宗擎有序」中云:「宗擎回寺以劍訣禪戒傳之,眾僧所得最深者近百人」。自此伊始,少林寺的棍法得到「中興」。
因此,超過半世紀之後,程宗猷在萬曆44年(西元1616年)著「少林寺棍法闡宗」,其所學的棍法應該是俞大猷傳於少林寺,或至少是深受俞大猷影響的少林棍法。
由此看來,在明朝中葉,「天下武功出少林」一語並非事實,反而是「天下武功傳少林」才是實情。自明萬曆年間後,有關少林寺棍法高強的記載就相當多。可見在俞大猷訪少林寺之後,少林寺僧人精研棍法,能人輩出,而成為「棍法正宗」。
而與俞大猷同時期的名將戚繼光在其「紀效新書」中介紹當時的出名武術,也只提「少林寺之棍」,未提「少林寺之拳」。由此推之,少林寺的拳法應該是明萬曆44年後到明朝末年所發展出來的。
又於明朝末年,有一少林武僧洪記(亦可能為「洪紀」)自一位槍法名家劉長德處習得名聞天下的峨眉槍法,將之帶入少林寺的武學版圖;後洪記(紀)在崇禎年間死於與流兵的戰爭中。
總之,少林寺作為一個佛門禪宗重地,又有僧人習武從軍之傳統,所以在明朝年間許多武術都匯集到了少林寺。而且僧人無嗣,沒有藏私傳子的弊端,武術只能擇優而傳。所以自俞大猷在嘉靖40年(西元1561年)訪少林寺起,到明末清初這段期間,少林寺逐漸成長為中國北方的武術中心。
後來許多門派也就西瓜偎大邊,假稱本門武功是少林寺所傳,以不實廣告抬高身價招攬學生。久而久之,乃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說。時至今日,由武俠小說所建立起來的虛擬世界深入人心,更使少林寺這塊金字招牌變成事實了。
這是一場歷史美麗的誤會,而且好像也沒有人願意醒。且以兩三事說說,聊資助談爾。
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西元495年),地點在中國河南省封登市境內嵩山之少室山上。第一位入主少林寺者是東天竺高僧跋陀;後來南天竺高僧達摩也到過少林寺暫住。今人所稱少林為達摩所創,達摩曾在少林面壁九年,達摩曾傳少林寺僧易筋經等等,應屬後人假託之事。或許是因為達摩祖師在禪門地位崇高,而少林寺也是禪宗寺廟,因此才會出現這種種傳說吧。
之後,有傳說在唐朝時,少林寺僧有十三名武僧協助唐太宗李世民打仗。這應該是少林寺最早和武功有關的事蹟。然自唐、五代十國、宋至元,長達數百年的時間,有關少林寺武功的記載,少之又少。
一直到了明朝,有關少林寺僧人的武功記載才多起來。
明萬曆44年(西元1616年),從學於少林寺棍法高手洪轉、宗想、宗岱等人的俗家高手程宗猷寫了一本少林武學鉅著「少林棍法闡宗」,其中記載少林武功的源流是:「元末緊那羅王後嗣哈嘛師,以拳棍授以匾囤和尚。」;「緊那羅」為天龍八部之一,是佛教傳說中非人的天神,因此所謂緊那羅王後嗣云云,是不可信的。而此「哈嘛師」是誰,則不可考。不過程宗猷這本書至少點出少林寺武功的時代,似乎是在「元末」。
而在萬曆時代之前的明嘉靖時期(西元1522-1566),有一位抗倭名將俞大猷,在「新建十方禪院碑」上說:「予昔聞河南少林寺,有神傳長劍技」,所謂「長劍」,指的就是「棍法」;而「神傳」,則顯然是一種假托神明的傳說。
不過我們至少可以確定,在明嘉靖之前,傳說少林寺有一種天神傳授的棍法武功,是很厲害的。但,傳說是真實的嗎?且讓我們從俞大猷這個人說起。
明嘉靖年間,倭寇侵擾中國東南沿海,當時有一記載說有一名叫月空的和尚,率約80名武僧加入戰局,「俱持鐵棍、長七尺、重三十斤、運轉便捷如竹杖、驍勇雄傑,官兵每每臨陣,輒用為前鋒」。但月空此一和尚兵團是在嘉靖何年之事,尚待考據。
俞大猷(西元1504-1580),福建晉江人(即今日泉州),出身軍官世家,少年即學兵法、習騎射、後從一位名為李良欽之人學習劍法,成為高手;又精於棍法。泉州一帶的劍術及棍法多為俞大猷所傳,在當時猶勝於嵩山少林寺。
俞大猷後來成為與戚繼光齊名的抗倭名將,並著有「正氣堂集」、「正氣堂餘集」、「正氣堂續集」三部書,其中「餘集」卷四為「劍經」,是古代重要的武術史料。
俞大猷在嘉靖40年(西元1561年)自云中(山西大同)要回沿海前線,途經嵩山,拜謁少林寺,想找傳說中「神傳」的棍法,時年俞大猷五十六歲,已是一代武學宗師。此行他沒有找到他想看的「神棍」,反而發現少林寺的棍法「傳而久訛,真訣皆失」,也就是說,看起來很遜。
於是俞大猷乃將自己精研的棍法傳授給少林寺僧,並從寺中帶走普從、宗擎等僧人到軍中,習練實戰的棍法,這些僧人後來回到少林寺,提升了少林寺的武功層次。
俞大猷在「詩送少林寺僧宗擎有序」中云:「宗擎回寺以劍訣禪戒傳之,眾僧所得最深者近百人」。自此伊始,少林寺的棍法得到「中興」。
因此,超過半世紀之後,程宗猷在萬曆44年(西元1616年)著「少林寺棍法闡宗」,其所學的棍法應該是俞大猷傳於少林寺,或至少是深受俞大猷影響的少林棍法。
由此看來,在明朝中葉,「天下武功出少林」一語並非事實,反而是「天下武功傳少林」才是實情。自明萬曆年間後,有關少林寺棍法高強的記載就相當多。可見在俞大猷訪少林寺之後,少林寺僧人精研棍法,能人輩出,而成為「棍法正宗」。
而與俞大猷同時期的名將戚繼光在其「紀效新書」中介紹當時的出名武術,也只提「少林寺之棍」,未提「少林寺之拳」。由此推之,少林寺的拳法應該是明萬曆44年後到明朝末年所發展出來的。
又於明朝末年,有一少林武僧洪記(亦可能為「洪紀」)自一位槍法名家劉長德處習得名聞天下的峨眉槍法,將之帶入少林寺的武學版圖;後洪記(紀)在崇禎年間死於與流兵的戰爭中。
總之,少林寺作為一個佛門禪宗重地,又有僧人習武從軍之傳統,所以在明朝年間許多武術都匯集到了少林寺。而且僧人無嗣,沒有藏私傳子的弊端,武術只能擇優而傳。所以自俞大猷在嘉靖40年(西元1561年)訪少林寺起,到明末清初這段期間,少林寺逐漸成長為中國北方的武術中心。
後來許多門派也就西瓜偎大邊,假稱本門武功是少林寺所傳,以不實廣告抬高身價招攬學生。久而久之,乃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說。時至今日,由武俠小說所建立起來的虛擬世界深入人心,更使少林寺這塊金字招牌變成事實了。
這是一場歷史美麗的誤會,而且好像也沒有人願意醒。且以兩三事說說,聊資助談爾。
訂閱:
文章 (Atom)